这已经是2025年的中旬,房地产的疲软已经持续了三年有余,很多的救市和刺激手段在这三年间反复上演,结果并不乐观,对于楼市持续的悲观情绪还在发酵和蔓延,卖房的恐慌,买房的慌张。
常规的救市手段在早期还是有些效果,但是周期太短,药效很快就过劲了,放开了限购、放开了限价,甚至把房贷利率调到了历史最低点,这一切的副作用就是让每个人深信不疑,房价还得接着降,房子根本卖不掉。
当然了,或许这一切都是设计过的,就是刺破房地产泡沫必须经历的过程,在信心重塑之前,让房子回归到合理的价值和价格区间,当止跌回稳提出来之后,似乎宣告我们的房地产已经到了磨底期,调整结束了。
从庙堂之上到江湖之远,没有人希望楼市就这样一蹶不振,就这样跌跌不休,所以每个人都在等着楼市触底企稳的那天,毕竟房地产关系到太多的行业和民生问题,比如收入,比如就业,比如提振经济等等。
前几天,我所在的苏州,有个老旧小区叫枫津新村,突然规划拆迁,涉及到900多户家庭,话题一下子冲上了热搜。这次的拆迁尺度更大,弹性更强,虽说还是给予房票安置,但是不限制购买新房和二手房,甚至房票可以转让变现,似乎宣告棚改又要启动,玩法更加多样性。
我们回过头再去看近段时间,高层对于楼市的定调,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,而且是从北京开始,这就是风向标,只要北京动了,各个地方都会效仿甚至升级救市的手段,毕竟更多的地方已经被房地产彻底裹挟,当下是嗷嗷待哺。
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懂,让楼市企稳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需求,新房的供给端这几年已经遏制住了,只要需求被刺激出来,那么供需还是可以达到一个平衡,需求从哪里来,早些年是人口进城,后来是大范围棚改,那么今天和往后不会再有更多人口的增长,只能是通过拆迁把需求腾挪出来。
为什么不能是通过回购来释放需求,这几年很多地方都采取过回购的方式,但是效果甚微,这里面最大的两个BUG,回购的房子怎么办,回购的钱从哪里来,没有办法形成闭环。
举个例子:之前的操作是这样的,回购了一套房,让被回购人去市场上挑一套新房,回购的房子不能快速变现,那么就不能第一时间给开发商结账,作为房企来讲,也是不情愿的,看着库存减少了,实际上钱没到账。
拆迁是可以做到完美闭环的,即便不是货币化安置,还是给予房票,房票可以消化市场上的库存,这块地可以平整之后卖掉,钱就这样一进一出运转起来了,这也是为什么说拆迁才是救市的大招,当然副作用肯定有,这里就不讨论了。
最后再说一点,即便棚改开启,但对于很多地方和城市也不会有显著的效果,就拿苏州的枫津新村来说,地段和位置非常好,所以未来的棚改也只会选择好的城市和地段,就像楼市调整后的新格局一样,房子只有两种,一种兼具了居住的舒适度,优质的配套和金融属性,另外一种只剩下居住功能。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